人海和谐,守护“蓝色家园”美好未来 ——蓝色种业小镇耕海牧渔话丰年(4)

文章来源:文登区政府
时间: 2025-11-02 10:26
点击次数:

在新时代发展格局下,我国海洋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正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之一。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守护蓝色家园?日前,记者来到泽库镇进行了实地采访。

走进泽库,一幅人海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不仅给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海银滩”的生动答案,更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该镇充分发挥海洋种业特色优势,统筹推进养殖水体生态治理、尾水净化、滨海湿地修复等系统性工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突破、监测强化、监管完善等多维举措,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威海洋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均治介绍,他一直重视这个环保工作饵料投放,消毒品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范,五六年以前,就和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了绿色养殖与碳增汇生态监测站,这个监测包括海洋养殖生物的尾水的排放,滩涂的碳的探索。

洋德海洋生物为何有这样的底气?深入探寻后,答案逐渐清晰——这不仅源于公司自身扎实的经济与技术储备,更得益于其与中国海洋大学长达30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早在20世纪90年代,双方就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致力于打造一支在海洋生态修复、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等领域具有引领性的科研团队,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深度结合。

海洋种业发展的范围不仅局限在近海,海洋生态保护也不仅在养殖棚内。放眼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挑战——海水酸化、温度上升、过度捕捞以及栖息地退化等问题,正加速海洋物种的锐减。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泽库镇的探索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

威海海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绍斌介绍,这个是他们海宽五垒岛湾国家级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结构件的施工现场。2m×2m×2m的一个人工鱼礁,这一共是5000个。可以对海洋生态是个修复,有利于海参在这个地方生长,甚至后续可以产生一些野生海参。并且他们要投放一些鱼苗,包括黑鲷啊、许氏平鲉啊、短吻舌鳎啊,这些鱼类都可以在这个区域投放。海宽是省级的一个鱼类的增殖放流点,他们每年增殖放流的鱼类鱼苗可以放到人工鱼礁区域,有利于鱼类的成活率、生物多样性。

人工鱼礁项目不仅可以使海宽海洋生物科技的海参养殖实现从近海“围堰底播”到远海“深海底播”的转变,而且可以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海洋种业、海上养殖发展到哪里,海洋生态保护、环保监管就覆盖到哪里。为进一步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文登蚝品质,威海润福堂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采用PET环保浮球,代替传统双耳黑浮球。与黑浮球的易碎、不易降解相比,PET环保彩色浮球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其主要优点是耐冲击、耐折性好,耐高、低温性能优良,无毒、无味,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使用寿命是传统浮球寿命的3-5倍,且可以多次回收加工、重复使用,避免白色污染。

海洋,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蓝色家园,宛如生命的摇篮,孕育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绝非一时之需,而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达成人海和谐共生的根本前提与坚实保障。推动形成循环低碳、集约高效的海洋经济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这不仅关乎当下海洋经济的繁荣,更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这份蓝色答卷,需要每一个涉海企业和单位的共同书写。(刘换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