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契机,通过专家下沉、远程诊疗、中医药服务延伸等创新实践,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扎根基层,惠及千家万户。
走进大水泊中心卫生院,区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主任王琳正专注地为患者进行电离子灼烧治疗。她一边操作一边向身旁的年轻医生讲解技术要领,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一年里已成为常态。
大水泊中心卫生院急诊科主任徐振东介绍,通过皮肤病医院王琳主任到他们医院的下乡支医带教,使他们认识了常见的一些皮肤病,比如说荨麻疹,带状疱疹的治疗,同时给他们带来了电离子治疗仪,对一些皮肤常见的疣,小的色素痣,他们自己也能进行一些常规的治疗操作。
王琳的对口支教将新技术、新设备带到了基层,让大水泊中心卫生院在皮肤病诊疗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文登建立人才下沉长效机制,通过签订帮扶协议,常态化派驻专家开展支援工作,同时实行“县管镇用”编制周转池、职称晋升倾斜等政策,2024年为基层补充全科医生30名、乡村医生45名,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与稳定性。
人才的下沉只是文登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个缩影。在区人民医院的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医生们正通过远程系统会诊来自乡镇卫生院的患者影像资料。屏幕上的图像清晰度高、细节丰富,极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区人民医院影像科刘亚敏介绍,她们刚才看的片就是一个来自乡镇的患者,经过她们的诊断是肺部肿瘤,因为她们医院是医共体牵头单位,建立了区域影像会诊中心,成员单位可以通过平台将一些疑难杂症患者的影像检查图像传至云端,由她们进行诊断,减少了患者跑腿次数,提高了就医效率。
2025年上半年,医共体牵头单位为成员单位提供检查检验共享服务约2.5万人次、心电远程诊断约1.3万人次、消毒供应服务1.15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除西医诊疗外,中医药服务也在基层扎下了根。中医科作为小观镇卫生院的特色门诊,不仅拥有独立的中药房,还配备了基层名中医和外聘专家定期坐诊。
患者丁女士介绍,主要是方便,离家也近,咱们这就能做这种治疗,这里的技术也行,大夫也不错,刚才弄完她就觉得她的嘴没那么发麻了。
目前,全区拥有省、市级名老中医、名中医药专家、基层名中医近40人。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文登还依托县域医共体,在全国首创中药集中配送模式,建设医共体中药配送中心,实现了医共体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和中药饮片的采购、调剂、煎制、配送、追溯、监管“六统一”,累计服务47万余人次,同时探索建设医共体中心药房,着力构建医共体用药衔接、成本共担机制。
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到基层、送进村落、惠及百姓。文登通过医疗共享,数据互联,人才互通等创新机制,让医疗回归初心,让健康照亮生活。而这不仅是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更是健康文登的美好愿景。(邢欣怡 李嘉超 王琳)